第十八章 郭嘉戏志才-《汉末纵横天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郭嘉拿起酒勺,将早就准备好的酒樽盛满酒液。

    酒液浊浊,散发着浓烈的酒气。

    “能与诸位共饮,实在是人生幸事,颍川,倒不愧有才子之乡之名。”

    “请。”

    众人互敬,热酒也随之饮入口中。

    吕煜心中也是感叹了。

    现在的颍川,实在是人才太多了。

    至于人才为何怎么多。

    恐怕与私学是有关的。

    汉代私学遍布中原各地,尤其颍川最盛。

    许多名士大儒都设馆授徒。

    如郭躬家世衣冠,父弘,习《小杜律》,躬少传父业,讲授徒众常数百人”。

    钟皓世善刑律“,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”。

    南阳人延笃“,少从颍川唐溪典受《左氏传》”。

    张兴以《梁丘易》教授“,声称著闻,弟子自远至者,著录且万人”。

    荀淑“,名贤李固、李膺等皆师宗之”。

    许多别郡名士,也客授颍川。

    如沛郡人桓典“,复传其家业,以尚书教授颍川,门徒数百人”。

    南阳人宋均,“曾客授颍川”。

    党锢之祸前后,许多颍川名士回归故里,颍川遂成为士人游学的首选之地。

    如李膺“教授常千人”。

    陈寔隐居荆山,设馆授徒,远近的士人都以他为宗师。

    便是北海人管宁“,与平原华歆、同县邴原相友,俱游学于异国,到颍川求学。

    后世等到陈寔去世时“海内赴者三万余人,制衰麻者以百数”,可以想象到陈寔所授生徒之多。

    许多士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到颍川游学。

    如汉中人祝龟十五岁时,就从汉“中远学汝、颍及太学”。

    梓潼人杨充“,受古学于颍川白仲职”。

    对于颍川士人来说,则占尽地利、人和的优势。

    不仅是人多,颍川的私学的教育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,这是其他地方都比拟不了的优势。

    一是法律。如郭躬讲授《小杜律》,钟皓讲授诗律。

    二是经学。如唐溪典讲授《左氏传》,张兴讲授《梁丘易》。

    他们所传经学有这样的特点:擅长于论辩,多博通而不专攻一经。“荀淑博学而不好章句,多为俗儒所非”。“韩融少能辩理而不为章句学”。

    这一特点在颍川士人的学术著作上也有体现。如荀爽作《公羊问》及《辩谶》,荀悦作《申鉴》,刘陶作七曜论》《匡老子》《反韩非》《复孟轲》,多属论辩性质的著作。

    在私学中,颍川士人不仅能学到精深的法家、儒家的知识,也从这些名士大家那里学到很多政治经验。而且这些私学中的士人还相互结交,互相影响。如王烈与陈纪、陈谌交好,杨充与荀爽、李膺相友善,李膺与郭太相友善等等,不胜枚举。

    颍川士人有此得天独厚的受教育的条件,使得颍川人才辈出。

    而也正是因为如此,吕煜才冒着有颍川黄巾的威胁,也要到颍川来。

    这颍川人才批发市场,随便出来一个,那可都是大才啊!

    就譬如面前的郭嘉...

    吕煜若是得之,不亚于多了数万兵马。

    届时内政有荀彧,军事谋略有郭嘉、戏志才。

    只要吕煜不是袁绍那种庸人,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,肯定是能够发展起来的。

    当然...

    前景是非常美好的。

    现在最关键的,便是将这人才批发市场的人才提出来。

    现在不是买方市场,而是卖方市场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现在不是君择臣。

    而是臣择君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