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五章、做客 (求票票)-《赶海的教师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陈振龙的五世孙陈川桂,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种到浙江,他的儿子陈世元带着几位晚辈远赴河南、河北、山东等地广泛宣传,劝种番薯。据记述,陈世元在山东胶州古镇传授种植番薯的时候,亲自整地育秧,剪蔓扦插,到秋天收获,得薯尤多,于是一传十、十传百,竞相种植。番薯在华北地区便很快推广开来。

    而也正是有了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传入中国,大大增加了中国人口的数量,而且在历次的饥荒中大大缓解了中国的灾情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有了秦慕仙这个年轻劳动力的加入,老人一上午刨出的红薯很快就被收拾干净了,秦慕仙将一袋袋红薯搬上木架子车,几人才返回凡凡家里。

    回到家后,凡凡的奶奶已经将鸡杀好开炖了,就吆喝自家老头子赶紧去湖边捞些鱼回来。

    “平安啊,我们这不临海,鱼类没你们海边那么丰富,但俺这湖里也有些好东西,待会让你见识一下。”老头子兴致勃勃地说道,“凡凡她妈妈又怀孕了,所以我一直都有在湖边下网,本来是给她补身子用的,今天正好拿来做下酒菜。”

    老头子领着秦慕仙沿着湖边往北方走,来到了一条注入湖泊的溪流,这附近有他下的网,老人下的网就跟地笼差不多,只不过网眼特别小,就跟纱窗一样。

    老人将网捞出的时候,里面除了一些小鱼还有一些河虾。而小鱼也很奇特,只有成人手指长短,而且近乎透明。秦慕仙拿起一条仔细辨别了一下,发现这鱼死后慢慢变成了乳白色,而且体侧还有一排小黑点;这小鱼的头也很奇怪,眼睛大而且口也大,还有尖而长的吻,呈三角形。

    秦慕仙没见过这种鱼,就问老人:“大爷,这是什么鱼啊?”

    全老爷子小心翼翼地将鱼放进带来的小水桶中,这一网还不少,得有两碗多鱼,他回答道:“俺也不知道它学名叫啥,不过在俺这都叫它面条鱼。这鱼可是大补之物,要不是凡凡她妈怀孕了,村里都不让捕捞的。”

    全老爷子满足地看着水桶里的鱼,“咱今天运气不错,半晌午就逮到这么多鱼,上次就只捞到半碗,她们娘俩都不够分。”

    秦慕仙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所知道的鱼种,发现这种鱼和号称中国四大名鱼中的银鱼特别相似,他又仔细瞅了瞅,有可能真的是。

    银鱼,明代时和松江鲈鱼、黄河鲤鱼、长江鲥鱼(shi,二声),并称中国四大名鱼,鱼身柔软,无鳞,透明,死后乳白色。

    银鱼在古代称脍残鱼,又名白小。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曾有《白小》一诗对这种鱼进行了形象的描绘:“白小群分命,天然二寸鱼。细微沾水族,风俗当园蔬。人肆银花乱,倾箱雪片虚。生成犹舍卵,尽其义何如。”

    诗圣不亏是诗圣,这诗写得很概括,很形象。这种鱼小而剔透,洁白晶莹,纤柔圆嫩,浑体透明。主要是品质上乘,体长6厘米左右,银鱼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。银鱼是极富钙质的鱼类,营养学家将它列为长寿食品,它因“补肺清金、滋阴补虚”的功效,成为水中珍品。

    “大爷,这是华夏四大名鱼的银鱼啊”,秦慕仙出声道,“这种鱼可是珍品啊。”

    “这俺倒是不知道,就知道这种鱼炸着特别好吃,而且熬汤特别好喝而且很补。这种鱼在咱们这湖里也不多,咱这是沾了凡凡她妈妈的光,不然可吃不到。”

    “对了,嫂子不在家吗?怎么没看到她啊?”秦慕仙知道凡凡的母亲怀孕了,但是没在家里看到她。
    第(2/3)页